
近日(5月11日),一份由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發布的關于征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業務流程規范》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意見》中,國家醫保局明確了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業務流程中的多項規范標準。其中就包括了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過程中基礎數據管理、招標管理和基本業務服務三個部分的相關內容。
《意見》的下發,意味著未來耗材市場招標采購的標準將更加明確。另一方面,在國家醫保局的推動下,耗材領域將迎來新一輪更為徹底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見》中,國家醫保局強調,將通過省級平臺交換庫定期采集各地方醫保局開展招標采購項目產生的最低中標價,并將收集的最低中標價匯總后下發給地方醫保局,為地方醫保局開展招標采購項目提供參考。
換句話說,國家醫保局正在推進全國范圍內的價格聯動,定期采集各地的最低中標價比較后,“全國最低價”將很快出爐。
藥品和醫用耗材全國最低中標價
管理與查詢流程示意圖
事實上,就在昨天,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就對江蘇省公示的6大類高值耗材省級掛網價格進行了報道,在血管介入類、神經外科類、電生理類等六大類1684種高值耗材中,共有726種產品進行了降價,產品最高降幅95.42%,平均降幅達47.7%。
僅僅一個省份的價格聯動后,耗材的平均降價就已經達到了快一半的價格。可想而知全國的價格聯動后,聯動目錄內的所有耗材全面大幅降價,其所涉及的范圍將會更大,與此同時參與聯動的品種也將更多。
此外,醫保局推進全國性價格聯動不僅僅是為了實現“一省掛網、全國可采”,更多的也是為更大體量的全國耗材帶量采購做鋪墊。
正如之前國家醫保局在《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4000號(醫療體育類435號)提案答復的函》中回復的那樣,未來形成全國醫療器械價格聯動機制后,將參照藥品招標相關政策擬定醫療器械指導意見,按照醫療器械質量和功能進行合理分組,指導集采中心選取適當的方式開展招標工作。
這也就意味著,全國最低價聯動之后,全國性耗材帶量采購也在路上了。
對于經銷商而言,無論是全國范圍內的最低價聯動,還是未來將要落地的全國性耗材帶量采購,對于流通領域的壓縮都將是前所未有的。
未來,隨著國家醫保局對耗材統一編碼、一致性評價的不斷完善,耗材市場的競爭機制將會更加的正面和積極,醫用耗材的虛高價格也將隨著洗牌的深入慢慢降下來。
可預測的是,未來全國最低價聯動以及全國性集采方式或將成為耗材采購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