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年,互聯網醫療行業一直跌宕起伏,處于很尷尬的發展境地。而回顧2018年,互聯網醫療行業似乎又迎來了新的契機。在這一年之中,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推進,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也逐漸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發布,《意見》包含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
7月12日,為更加深入“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通知》具提出30條具體措施,旨在落實“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為老百姓看病就醫帶來便捷。
9月12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該文件重點包括、《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文件首次明確了互聯網診療的定義: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醫師,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
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切實給予了這個行業莫大的鼓勵。而在國家互聯網醫療的政策鼓勵下,廣東、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甘肅、寧夏等地也相繼推出“互聯網+醫療政策”意見,積極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鼓勵醫療機構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持續激發“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的動力活力。
本文將列舉部分省市政策意見,從側面觀察在2018年“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趨勢下,各省市如何把握住機遇持續發展脫穎而出?
甘肅省 “互聯網+”健康扶貧
8月6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到2018年,全面建成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二級以上醫院全部接入信息平臺,支撐全民健康管理和決策,提供便民惠民的健康醫療服務。
而根據甘肅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其也將推進“互聯網+”健康扶貧服務。利用智能醫療設備、移動互聯網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開展針對貧困人口的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健康甘肅”手機APP應用系統,實現衛生計生專干入戶采集健康信息,村醫進行健康管理,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幫扶措施,開展在線簽約、在線咨詢、預約掛號、雙向轉診、中醫藥養生保健推送等服務,加強對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的管理和績效考核。通過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庫和醫院信息系統對接,落實貧困人口看病就醫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等政策,提高健康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便捷性和實效性。
吉林省 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
8月2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要以數字吉林建設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和要求,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有序發展,構建良好的大數據應用發展環境。
吉林省將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其中,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的章程尤為引人關注。意見指出,要依托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整合數據資源建設中醫藥數據中心,實現與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和吉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對接聯通,為吉林省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提供醫療數據存儲、資料查詢、診斷輔助等信息服務,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
寧夏 “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
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聯合人社廳和食藥監局正式印發了《寧夏“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行動計劃(2018-2020)》。該《行動計劃》是以“互聯網+”為手段,以衛生信息數據互聯互通為基礎,以各類應用為核心,以便民惠民為落腳點,加快推行寧夏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領域建設的重要舉措。
寧夏一直是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的“試驗田”,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在意見當中,寧夏將在“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完善“120”智能網絡體系建設,推進面向基層的移動遠程巡診服務。推動健康檔案無紙化管理,建設自治區級疾病防控大數據平臺,建立兒童免疫規劃全程監管體系,全面建設兒童免疫規劃數字化門診,實現婦幼“母子健康”電子化管理,實現獻血用血全程線上一體化服務。同時,推動家庭醫生線上簽約,構建線上線下藥品供應配送體系,實現醫保在線支付和異地結算,實現扶貧人口住院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繼續推行先診療、后付費醫療費用結算服務模式。
安徽省 智慧醫院建設
9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為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安徽省將健全便捷普惠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依托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構建智慧就醫、智慧診斷、智慧治療、智慧病房、智慧后勤和智慧管理一體化的智慧醫院體系,優化醫院管理流程,改善醫療服務,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到2020年,所有省屬醫院和5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智慧醫院建設。
此外,還將協調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聯通,強化人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數據采集,暢通部門、區域、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促進全民健康信息共享應用,促進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信息數據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管理部門之間的聯通共享和業務協同。
四川省 醫療人工智能產業
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四川省將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服務質量評估體系。
此外,還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應用。鼓勵醫療機構與相關企業合作,發展虛擬現實、影像識別、輔助診斷等技術。鼓勵將語音識別等嵌入電子病歷信息系統,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支持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和臨床輔助智能診斷系統應用,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加快發展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產業。強化臨床、科研數據整合共享和應用,鼓勵研發醫用機器人、大型醫療設備、應急救援醫療設備、中醫智能康復器械等,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培育和壯大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產業。
河北省 互聯網醫院
12月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到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健康信息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的互聯互通,在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居民之間共享應用,醫療健康服務供給更加優化、智慧、精準,服務質量與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河北省將大力鼓勵發展互聯網醫院。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醫療機構可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允許注冊或者備案的執業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允許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所有在線開具的診斷和處方須有醫師電子簽名,并建立患者電子病歷。到2020年,省直至少建設2家互聯網醫院,每個設區的市至少建設1家互聯網醫院,鼓勵民營醫院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依托各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互聯網醫院監管系統,接入所有互聯網醫院,實現統一監管。
福建省 醫療數據信息安全
12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福建省到2020年,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等領域信息系統融合發展,全省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初具規模;基本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各相關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取得明顯成效;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初步形成覆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便民惠民服務體系。
醫療大數據的發展似乎成為福建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重點,因此今后將更重視數據信息安全。意見中提出,要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醫療健康數據保密規定,建立完善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制度,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基因數據等,對非法買賣、泄露信息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處。患者信息等敏感數據應當存儲在境內,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估。推進以電子簽名為重點的網絡可信體系建設與應用,確保“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留痕可溯。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智能醫療設備以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數據應用服務的信息防護,定期開展信息安全隱患排查、監測和預警工作。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我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時代,互聯網+醫療健康也成為國家“健康中國”的重要一步!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戰略的落實與推進,將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地區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醫療資源均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