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審計署發文,
醫療反腐最新信號!
6月24日,國家審計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腐敗易發多發。自2024年5月以來,審計共發現并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430多起,涉及1400多人、630多億元。
從審計情況看,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多發,“蠅貪蟻腐”、“小官大貪”禁而不絕。其中,審計署列舉的三重大違紀違法問題查處案件,有兩大案件為醫藥領域問題:

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花樣翻新,對此,審計署強調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深化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
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署提出整改要求;對重大違紀違法問題,依法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查處。此外,審計署將持續跟蹤督促,年底前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可見,2025年的下半年,醫療行業專項審計將進一步加強,醫療反腐之威也將繼續擴大。
多省審計組密集出動!
全國醫療腐敗整治大幕拉開...
當前,隨著審計在醫藥購銷糾風工作中的持續深入,將醫療腐敗監管顆粒度全面細化,能效提高至全新緯度。其中藥品耗材、設備采購等環節成為當下醫療領域審計重點內容。
6月13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14部委聯合發布《2025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強調:
發揮穿透式審計監督優勢,加強醫藥行業專項審計。打通從原材料采購、藥品耗材生產、招標采購的監管通路,將監管重點向生產端覆蓋。
此外,中紀委也多次發文,強調審計在醫療反腐中的威力。如《持續深化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一文中介紹:
貴州省紀委監委緊盯重點領域,對審計機關移交的問題線索優先辦理、深挖徹查,嚴肅查處了國企、金融、平臺公司、醫藥教育等領域一批大案要案。
在國家層面的指導下,各地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專項審計工作也在持續推進。
-
6月4日,廣西橫州市審計局發布一則審計結果公告:
在公立醫院專項審計調查中發現重復收費、串換收費、部分藥品違規加價銷售、長期占壓供應商貨款、部分儀器設備購置未按醫院內部控制完善審批程序、未按招標項目特點設置投標人資質要求等問題。
-
3月24日,廣東省審計廳發布報告:
針對個別醫院建設工程和設備采購項目違法招投標、涉嫌高套床位費標準、虛構診療項目制作虛假病例騙取醫保基金等問題,公安機關已立案4件,依法對11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
此前,山東省在審計報告中也提出:
規范開展藥品、器械、耗材、信息化建設等招標采購工作,避免無正當理由不通過醫藥集中采購平臺采購全部所需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線下采購金額過大、頻次過多等行為,完善購銷計劃申報、采購審批、配送等環節監管。
除了以上地區,目前江蘇、安徽、陜西、河南等多地均公布過由審計揪出的醫院招采腐敗情況,其中多個項目涉及金額破億元。
可以看出,當前醫療領域的審計力度上了一個臺階,精細度也明顯提升。其中,數據化手段的應用是新時期審計的一大重要特點。
-
6月17日,據陜西政府采購網消息,西安市審計局計劃引入第三方專業人員,通過大數據手段,對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銷企業等展開審計調查工作。
-
此前,宜昌市伍家崗區審計局也曾以“大數據技術”貫穿審計全流程,通過提前收集5家醫院近三年的財務收支、藥品耗材采購、醫療設備管理、公共衛生資金使用等5大類數據,對其公立醫院合規進行審計調查。
當前,審計已然成為醫藥購銷糾風的“利刃”。同時,在愈發成熟的大數據模型等技術,也為揭開醫藥領域此前難以被發現的“灰色賬本”提供了技術支撐。
可以預見,在審計深入和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全國醫療反腐的大網,將編織得更為緊密、堅實。不論是公立醫院耗材設備采購、使用違規,還是醫藥企業購銷環節中的不規范問題,都將一一現形。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聲明:本文為轉載發布,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