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對藥械回款的重視持續升溫,新型結算模式已在多地生根發芽。
直接結算加速鋪開
今日(10月1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文章《破解回款慢的老問題有了新辦法》,再次強調藥械回款難問題,重點提及福建、江西、廣西、內蒙古、廣東汕尾等地解決方案。
縱觀全國,藥械回款周期長的問題廣泛存在,其中”醫保-醫院-企業”三角債系限制結算效率的原因之一,廢除中間環節的醫保直接結算模式在近年被寄予厚望。
直接結算向“禁區”突圍
從最早的試點開始,醫保直接結算的推出至少有5年以上。伴隨落地經驗豐富,除了結算能效全面躍升外,其觸角也開始向曾經的“禁區”延伸。
由于品類繁多,非集采耗材的回款問題往往更為突出。據河北邢臺市披露的數據,該市集采藥品耗材的平均回款是30天,而非集采藥品耗材回款一般是6個月以上,甚至很多醫療機構一年多才回款。
10月1日起,海南省將文昌市轄區內的定點公立醫療機構非集中采購的藥品、醫用耗材納入直接結算實施范圍。此前,山東、湖南、三明聯盟也曾釋放出同類信號,非集采藥械的回款周期有望迎來大幅縮減。
此外,現階段直接結算主要應用在醫保定點結構,但如今該限制也開始被打破。據國家醫保局介紹,內蒙古的結算機構范圍從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擴展到非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監獄醫院等非醫保公立醫療機構與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同樣實施直接結算。
通過優化結算模式,藥械回款周期便能顯著縮短,這在上述多地經驗中已有充分印證。但從商業運轉的基礎邏輯出發,充足的資金儲備仍是影響結算效率的關鍵因素,此前各地回款難問題也有相當比例源于醫療機構資金鏈緊張。
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在醫療保障服務領域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通知》,將“及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合規醫療費用”作為12個重點事項之一,并在《2024年度“高效辦成一件事” 經辦工作指南》中,將其細化為結算申報、智能審核、及時撥付、鼓勵預付4個環節。通過調取國家醫保信息平臺數據、調研督導調度等方式,每月跟進掌握地方結算情況,加快醫保基金及時撥付。
近日,DRG/DIP2.0方案正式出臺,其中提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完善預付金管理辦法,通過預付部分醫保資金的方式幫助定點醫療機構緩解資金壓力。各地醫保部門可根據基金結余情況,商同級財政部門合理確定預付金的基礎規模,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1個月左右的預付金。
隨著基金撥付、預付力度提高,醫療機構針對所有藥械回款的責任履行都將更為順暢,再疊加直接結算模式的覆蓋面持續擴圍,藥械貨款結算將駛入新高效階段。
- END -
聲明:本文為轉載發布,僅做分享,文章中觀點僅代表原平臺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若侵權或信息有誤,請聯系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