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砸入大筆財政資金,配置CT、DR、彩超…
前不久,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建設一批能力較強、具有一定輻射和帶動作用的中心鄉鎮衛生院。
每個縣(市、區)遴選1-3所離城較遠、輻射人口較多、服務能力較強的鄉鎮衛生院開展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對標二級醫院能力水平,打造縣域醫療次中心。
10月9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型城鎮化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數量和時間安排。
會上,省衛生健康委陰彥祥副主任表示,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山西著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預計3年內完成20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
無獨有偶,10月7日,重慶市衛健委發布《關于公布重慶市區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創建單位名單的通知》,明確要求:為創建區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的61個鄉鎮衛生院積極籌措配套資金,確保2025年前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下一步,到2027年至少要建成80個區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9月8日,河北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
每個縣(市、區)至少選擇1個服務人口多、規模大、服務能力強、距離縣城較遠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達到社區醫院建設標準,并逐步對標縣級醫院水平,打造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到2025年,全省200家鄉鎮衛生院達到社區醫院建設標準,力爭打造50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還有湖南省衛健委、省財政廳也于近期聯合下發實施方案,啟動2023年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試點示范項目建設。2023年,在全省首批建設2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不僅如此,國家層面,去年年底國家衛健委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6152號建議的答復》中便指出:
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向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看齊,逐步建成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各地經過初步遴選,報送了1800余家衛生院。
毫無疑問,全國范圍內,將有大批鄉鎮衛生院要開始升級了!
那么從鄉鎮衛生院建設成縣域醫療次中心,需要升級到何種程度?
從各地文件對縣域醫療次中心的要求來看,對標二級醫院能力水平是短期目標,長期則是要逐步對標縣級醫院水平。此前廣東省47中心衛生院在升級后便達到了中等縣級醫院水平,平均每家能夠治療近1400種病種、開展100余種手術和診療。
究竟是怎么個升級法呢?對此,湖南省衛健委在今年7月作出了答復:
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不改變現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改變建設單位屬性,不新增醫療衛生機構。項目資金可用于科室設置、人才隊伍建設、醫療設備配置等方面,原則上不支持業務用房新建項目。
這之中缺口到底有多大?根據《貴州省2023年版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指南》,縣域醫療次中心需要在服務能力、床位數、科室設置等方面同步升級。僅床位數一項就打破了過去的“天花板”,實現翻倍 。
由此產生的設備配置缺口更是不可小覷。廣東省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前后的對比就是一個真實縮影:
在設施設備升級方面,廣東省衛健委披露:各院共計擁有萬元以上設備9700萬臺,平均每家206臺,超七成為升級建設后的新增設備。設施設備的全面更新升級,為院內開展較高等級的二、三級手術和病種診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下,四川、貴州、江蘇和湖南等多地紛紛出臺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有關文件,明確設備配置標準,并加大了政府投入。
最高補貼1.8億元/個!
增配大批醫療設備,CT、DR、彩超…
如貴州省就明確提出,縣域醫療次中心至少配置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DR)、彩色B超機、心電圖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儀、血凝儀、麻醉機、呼吸機、除顫儀、救護車等醫療設備;按需配置兒童健康檢查及兒童視力篩查儀。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還要求縣域醫療次中心至少配置胃鏡、CT等設備、配備急救型救護車。
為應對升級帶來的醫療器械缺口急速擴大,各地也都實打實地拿出了真金白銀支持:
據湖南日報,目前湖南石門縣財政局下達了600萬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用于雁池中心衛生院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
貴州省每個縣域醫療次中心項目,由省級財政補貼500萬元;去年,四川廣元市為6個衛生院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安排資金3880萬元,平均單個補貼646萬元;
而廣東省內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其中18家衛生院每家投資更是高達1.8億元…
自2023開年以來,已至少有四川、貴州、湖南、河北、山西、重慶等密集下發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計劃。
隨著更多省市響應國家要求,全國范圍內大批衛生院向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升級,毫無疑問,隨之帶來的巨大醫療設備配置需求將利好所有醫療器械廠家、經銷商!
附1:縣醫院醫療設備配置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