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國家聯采辦發文,涉及三大耗材品種
近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工作的通知》及《關于召開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維護工作企業培訓會的通知》。
文件提出,將于2023年1月13日起開展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集中維護工作。
取得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產品(其中,已在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京津冀醫藥聯合采購平臺完成維護的介入類及骨科類產品除外)合法資質的醫療器械注冊人均可作為維護企業參加。
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人工晶體類、介入類、骨科類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集中維護時間為:2023年1月13日12時至2月21日12時。
此外,為做好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根據工作安排,定于2023年1月16日(周一)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企業培訓會。屬于《關于開展人工晶體類、介入類及骨科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工作的通知》所列“企業范圍”內的企業,均可參加。
第三輪國采工作結束后,第四輪國采花落哪類耗材還未可知。三大類耗材開展信息維護引發諸多猜測。
此前人工關節、脊柱類耗材都曾開展過國家層面的信息集中維護工作,都是國采前的準備工作。而此次介入類、骨科類并未具體到某一品類,涉及產品線眾多,覆蓋面頗廣。
最終哪一類將被第四輪國采選中,還有待觀察。
耗材帶量采購經過三年探索,形式規則日漸成熟完善,2023年將會有更多品類被納入。
1月12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提出,2023年要持續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開展新批次國家組織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擴大地方集采覆蓋品種,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合計達到450個。
會議強調,把推進藥品耗材價格治理作為醫保改革發展的最大共識點,堅持機制性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
目前,冠脈球囊、人工晶體的集采已覆蓋所有省份,藥物球囊和骨科創傷耗材等已被大部分省份納入集采,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常態化招采格局。
相比人工晶體和骨科類耗材,介入類耗材仍有較大集采空間。
介入醫學作為涵蓋心臟、血管、腫瘤等領域的臨床三大治療手段之一。在中國,介入醫學產業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根據《2021-2026年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介入治療在我國起步晚但發展迅速,且已深入滲透到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而大病種發病率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介入治療的需求,粗略估算包括心臟、神經和腫瘤領域,合計市場規模保守估計在500億元以上。
集采擠壓之下,市場規模曾經最大的冠脈介入,支架產品價格被徹底重塑;主動脈介入市場不夠大,且市場滲透率、國產替代率向上空間;神經介入發展隨尚屬早期,但已被集采盯上。
外周介入、神經介入類等耗材,正在被相繼納入大型省際聯盟集采中。
12月7日,河南省醫保局發布《關于成立血液透析類等三個醫用耗材省際聯盟的公告》。
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二十四省(自治區、兵團)分別組成三個省際聯盟。
擬對血液透析類、神經外科類、神經介入類、外周介入類、通用介入類和人工耳蝸等六類醫用耗材開展集中帶量采購。
此前,福建牽頭的心臟介入電生理類醫用耗材集采,覆蓋福建、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27省(區、市)。
集采中主流國內企業均有中標。其中,微電生理19個類別中選,惠泰醫療(含埃普特)12個類別中選。預計帶量采購落地后,國產耗材也將獲得更多機會。
盡管帶量采購的出發點是減輕醫保基金壓力,但在降壓壓力下,舊秩序被打破,國內企業發展的空間被拉大。
發布于:2023-01-17來源:
01
人工晶體、介入及骨科類耗材開始信息維護
02
2023年繼續擠壓耗材水分,介入類耗材降價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