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推進!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總理提出了2022年發展目標,涉及醫藥健康領域:(1)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2)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確保生產供應。
(3)強化藥品疫苗質量安全監管。(4)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監管。(5)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辦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6)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7)逐步提高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防治服務保障水平,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8)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抓好公共衛生隊伍建設,提高重大疫情監測預警、流調溯源和應急處置能力。
(9)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規范醫療機構收費和服務,繼續幫扶因疫情遇困的醫療機構,補齊婦幼兒科、精神衛生、老年醫學等服務短板。(10)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
(11)著眼推動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加快建設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使群眾就近得到更好醫療服務。
雙模式:國家主導+聯盟采購
對于下一步集采方向,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將常態化制度化地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在區域聯盟、省級聯盟中間,存在著已經開展的各地區群眾受益率比較高,但是其他沒有參加聯盟的價格降不下來,集采降價的制度效應當地百姓受益不到。所以在已經開展集采的品種,要逐步實行其他省份的跟進協同,使覆蓋面能夠迅速擴大到其他地區。
在規則層面,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讓企業公平競價更加合理;醫療機構是使用的主體,不能獨立于醫療機構之外進行集采。需求由醫療機構按實際使用需求來確定,要充分考慮醫療機構在臨床替代產品中間的可行性、安全性,給醫療機構最重要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