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1部門聯合發文!縣醫院提標擴能、醫養結合……未來4年,醫衛領域發展重點來了!

《規劃》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規劃期為2021—2025年。
到“十三五”末,我國取得了全民健康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床位數已達到6.5張,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2.9人,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1.9萬個,養老服務床位823.8萬張。而根據《規劃》,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將達3.2人,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將達3.8人,人均預期壽命將達78.3歲,養老服務床位總量將達約1千萬張。
01
查漏補缺,加大兒科、
全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
《規劃》明確,擴大醫護人員特別是兒科、全科、麻醉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等短缺醫師和注冊護士規模,提升醫護人員培養質量。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醫療衛生工作隊伍,改善鄉村衛生服務水平。以兒科、全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為重點,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
從《規劃》中不難看出,對于緊缺專業發展和緊缺醫師培養的重視程度。近年來,醫院中的全科、兒科、精神科等遭遇“醫生荒”的現象備受關注,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就曾提到,建立健全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制定衛生與健康人才培養規劃,加強全科、兒科、精神科等緊缺人才培養。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務人員專業技術勞務價值,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特別是全科、兒科、精神科、公共衛生等緊缺專業。
02
推動縣級醫院提標擴能
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
《規劃》要求,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加大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加強婦幼保健、傳染病、精神病等診療能力建設。
推動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和兒童等救治中心以及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
《規劃》的要求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不謀而合。就在2021年11月,《"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出臺,其中明確,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逐步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整合共享,力爭通過5年努力,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打下堅實基礎。
03
推進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
促進醫養結合等多業態融合服務發展
《規劃》指出,聚焦重點人群健康需求,提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促進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系統連續。依托綜合醫院、職業病專科醫院,加強塵肺病、化學中毒等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能力建設,增強職業健康服務可及性便利性。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加快發展專業化服務,有序發展前沿醫療服務,推動醫養結合等多業態融合服務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作用。
《規劃》要求,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和臨床?颇芰ㄔO。在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堅持“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進一步推進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通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中心、分支機構和“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支持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積極發展醫療聯合體,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發展遠程醫療服務,增強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服務能力。
04
吸引社會力量參與,
鼓勵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規劃》提到,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支持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鼓勵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推動精準醫療等新興服務發展。鼓勵支持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咨詢、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服務發展。以高端醫療、康復療養、休閑養生為核心,豐富健康旅游產品。積極發展智慧醫療,鼓勵醫療機構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開發應用。
同時,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大力發展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險等執業保險。推動輔助器具產業發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培育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產品專業化生產研發基地,促進養老企業連鎖化、集團化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和集聚區。
05
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規劃》要求,完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網絡,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服務能力建設。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體系,加強國家、省級異地就醫結算中心建設和跨區域業務協作,全面提升管理服務能力。
此外,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發布于:2022-01-18來源:
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21部門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02
《規劃》要求,完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網絡,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服務能力建設。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體系,加強國家、省級異地就醫結算中心建設和跨區域業務協作,全面提升管理服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