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政策 | 國家發文,大批醫院轉型,醫療器械新風口將至
10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經過1年的試點,探索形成較完善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多元化康復醫療服務模式、有利于康復醫療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等有益做法和典型經驗,以點帶面,加快推動全國康復醫療服務發展取得實效。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15個省份成為這次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地區,時間為2022年1月—12月。
增加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試點地區要結合“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以及本地區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等,引導區域內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或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康復醫療中心等,增加康復醫院和康復醫療中心的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根據需要設置和增加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床位。
試點地區要結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將康復醫療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學科領域予以加強,支持康復醫學科軟硬件建設,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積極推動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肺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等康復醫療亞專科能力建設。
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康復醫療早期介入和加速康復外科服務模式試點,創新推動康復醫療與臨床科室的緊密合作,將加速康復理念貫穿于疾病診療全程,手術前后康復及時介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功能恢復。逐步探索形成康復早介入的好做法,以及加速康復外科服務模式的試點經驗。
推進康復醫療服務和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深度融合,建立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與康復輔助器具配置人員團隊合作機制,提高專業技術和服務能力。
試點地區應當將康復醫療服務價格納入本地區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統籌考慮,做好相關項目價格的調整和優化工作。切實落實國家確定的康復綜合評定等29項醫療康復項目,并加強醫療康復項目支付管理。鼓勵結合實際建立居家康復醫療服務價格和支付機制。
在政策方面,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到重點支持地市級康復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
原則上,每個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至少設置1所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門診。
以提升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為核心,重點加強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三級中醫醫院康復科和三級康復醫院的康復早期介入、多學科合作、疑難危重癥患者康復醫療服務能力。
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創新開展康復醫療與外科、神經科、骨科、心血管、呼吸、重癥、中醫等臨床相關學科緊密合作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康復早期介入,推動加速康復外科,將康復貫穿于疾病診療全過程,提高醫療效果,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功能恢復。
根據不同人群的疾病特點和康復醫療服務迫切需求,積極推動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肺康復、腫瘤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疼痛康復、重癥康復、中醫康復、心理康復等康復醫學亞專科建設,開展亞專科細化的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康復指導和康復隨訪等服務。
國家扶持政策為本就迎來快速發展期的康復醫械賽道再添一把薪火,這一朝陽產業掘金期已到來。
康復醫療器械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康復評定、訓練與治療、有效改善或恢復患者功能的醫療設備,主要涉及骨科和神經類疾病,如截肢、脊髓損傷、顱腦損傷、周圍神經損傷等疾病,以及各種慢性疾病、急性傷病術后恢復、產后恢復。
針對年老體弱者的康復醫療設備亦屬于康復醫療器械領域。按功能劃分,康復醫療器械可分為康復評定設備、康復訓練設備和康復理療設備。
在市場方面,隨著老齡化的加深以及國民生產總值的提升,社會康復需求呈快速增長趨勢。據眾成醫械數據顯示,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8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13億元,預計到2021年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491億元。未來康復行業市場容量或將超預期表現。
在產品進出口方面,我國的康復器械生產水平有所提高,出口額有了明顯增長。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康復設備出口額穩步上漲,2019年突破了6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了10%,在全球康復器械市場上的占比加大。
在2019年康復設備出口額迎來增長的同時,國產器械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康復設備的進口需求增長大幅降低,同比增長僅8.68%,較2018年減少22.53個百分點。

在政策方面,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提到重點支持地市級康復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
原則上,每個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至少設置1所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門診。
以提升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為核心,重點加強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三級中醫醫院康復科和三級康復醫院的康復早期介入、多學科合作、疑難危重癥患者康復醫療服務能力。
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創新開展康復醫療與外科、神經科、骨科、心血管、呼吸、重癥、中醫等臨床相關學科緊密合作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康復早期介入,推動加速康復外科,將康復貫穿于疾病診療全過程,提高醫療效果,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功能恢復。
根據不同人群的疾病特點和康復醫療服務迫切需求,積極推動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肺康復、腫瘤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疼痛康復、重癥康復、中醫康復、心理康復等康復醫學亞專科建設,開展亞專科細化的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康復指導和康復隨訪等服務。
國家扶持政策為本就迎來快速發展期的康復醫械賽道再添一把薪火,這一朝陽產業掘金期已到來。
發布于:2021-11-01來源:賽柏藍器械
康復市場容量或超預期

康復市場容量或超預期
康復醫療器械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康復評定、訓練與治療、有效改善或恢復患者功能的醫療設備,主要涉及骨科和神經類疾病,如截肢、脊髓損傷、顱腦損傷、周圍神經損傷等疾病,以及各種慢性疾病、急性傷病術后恢復、產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