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4日),威海市醫保局最新發布了一則《七市采購聯盟部分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顯示,山東省淄博-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濱州-德州七市將組成采購聯盟,對骨科創傷類、血液透析類兩類醫用耗材進行帶量采購。
事實上,就在此前的5月,7市聯盟就對吸氧裝置、注射器、采血針、導尿管、導尿包5大類19個規格產品開展了降價談判。最終談判結果顯示,吸氧裝置單品最高降價高達72%,采血針的降幅約為50%,其他品類也有較大的降幅。
不僅如此,在談判中首輪入圍談判的88家企業中僅有30家企業中標,BD等知名械企淘汰出局,淘汰率高達65.9%。
可以說,在目前山東省內“規模最大”的7市采購聯盟面前,企業的唯一選擇就只有用“誠意”換取市場。
按照《方案》要求,本次的采購品種將為骨科創傷類(普通接骨板及配套螺釘<國產/進口>、鎖定接骨板及配套螺釘<國產/進口>、髓內釘系統及附件<國產/進口>),血液透析類(血液過濾器、血液透析器、一次性使用透析護理包、血液透析濃縮液、一次性透析用血液回路管)兩類醫用耗材。
參加談判的醫療機構為七市(骨科創傷僅淄博、青島、東營、濱州、德州五市)開展血液透析和骨科創傷業務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同時鼓勵軍隊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參加。
在約定采購量上,七市聯盟要求,要確保采購中選耗材使用量不低于2019年整年度耗材采購量的70%。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款結算方面,七市聯盟還明確,參加聯盟采購的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從中選耗材交貨驗收之日起至第二個月末完成支付貨款”的政策要求,及時完成貨款支付。
換句話說,在本次七市聯盟的帶量采購中,回款周期不得超過60天。
此外,本次談判的耗材將按照產品屬性和臨床使用分為普通接骨板(包一)、鎖定接骨板(包二)、髓內釘系統(包三)、血液透析相關產品(包四)四個組,國產和進口企業同臺競技。
議價也將分為兩組進行,第一輪將根據企業提供的資格文件、技術、商務文件(含樣品),綜合臨床使用效果和價格合理等因素,進行綜合評選。
同一型號、規格(骨科創傷以包為單位,若一種產品入選,則包內產品均入選)的產品超過10家企業的按75%比例確定;10家及以下的按85%確定;少于等于3家的,則直接確定入選資格,進行第二輪談判。
在第二輪議價中,將對企業生產能力、產品覆蓋率、降價幅度、醫療機構改變耗材使用習慣風險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按照得分高低確定擬中選產品。
事實上,自2019年7月起,山東省內的市級聯盟就已經組建了6輪,從兩市聯盟到七市聯盟,體量和品種不斷增加的同時,以量換價的力度也在不斷擴大,帶量采購中單品的最高降幅達86.5%,多個品種打破了全國范圍內地級市聯合采購最低價。
除此之外,全國范圍內的帶量采購工作也已經按下了“加速鍵”。從以往已經落地的省份來看,從方案發布到公布擬中選名單,幾乎平均都只需要一個月。
這也就意味著,基本上大多數的省份已經具備了在一個月內組織一場耗材帶量采購的能力,這也同樣為后續耗材帶量采購的常態化實施奠定了基礎。
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帶量采購的耗材多為心血管類、骨科類、眼科類、手術耗材類等品種,最高降幅也已經達到了96%。顯然,無論是對于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經銷商,中選都是最好的結果。
在逐漸常態化的耗材全面大殺價下,先摸底,再談判,量越大,價越低的趨勢越發明顯。
毫無疑問的是,未來隨著全國性帶量采購聯盟的落地,耗材采購市場的走向或將會逐漸朝著“拼成本、比質量”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