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浩(省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運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擴展醫療服務內容,這是必然趨勢。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網絡預約、自動繳費乃至手術機器人等都為醫療技術和服務提供了幫助。這是一個多贏的工程。利用互聯網技術,省醫院與社區衛生中心合作建立了直通式遠程平臺。在這樣的平臺上,醫生能清晰地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患者可以在網絡上向醫生提供檢查報告、癥狀等信息,醫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患者的狀態和變化,然后對癥下藥等。這與患者親自到醫院來看病本身沒有太大區別。
好處顯而易見:對于患者來說,省卻了跑醫院的麻煩;對于大醫院來說,減少了醫療資源浪費;對于基層醫療機構而言,在增加病源的同時,基層醫生也能從遠程診療中隨時學到很多東西。不久的將來,這種直通式遠程診療平臺還將延伸到患者家里。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醫療技術、改善我們的醫療服務。
田中(成都青羊區蘇坡社區衛生中心主任):我們已經初步嘗到了“互聯網+”的甜頭。通過與省醫院共建的網絡醫療系統,我們之間實現了患者就診的“一卡通”,社區患者的健康檔案數據可以實時上傳省醫院以供隨時調閱,患者在社區就能與省醫院的醫生做面對面的問診和咨詢等,遇到疑難病癥患者可以立即轉診省醫院,患者在省醫院的治療告一段落以后又可以隨時轉回社區衛生中心,在省醫院專家的指導下繼續治療。這些借助網絡實現的醫療服務和技術,讓患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得到了高品質服務。
互聯網為醫療服務向多樣化、便捷化發展提供了充分條件。未來,我們還將在現有的網絡平臺基礎上,采用APP客戶端、PC端、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將醫療終端進一步向群眾家庭延伸。
陳冀本(成都市市民):我是一個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只要身體感覺不適,就得馬上往大醫院跑,實在有些麻煩。其實,住家附近就有社區衛生中心,但說實話,我心里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水平還是多少有些不信任。但是上大醫院也有問題,就是排長隊,一等就是很久,很不方便。聽說要發展家庭網絡醫療,我簡直太期待了!對患者來說,網絡醫療給人們求醫問診的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等到那時候,我就在家里或者到社區衛生中心去看病,既可以讓大醫院的專家給我診斷,又不用受累遭罪去跑路和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