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中國政府網最新消息,國務院總理11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明確提到:
為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會議決定抓緊開展專項清欠行動,國辦牽頭督辦,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審計部門要介入。凡有此類問題的都要建立臺賬,對欠款“限時清零”。
嚴重拖欠的要列入失信“黑名單”,嚴厲懲戒問責。對地方、部門拖欠不還的,中央財政要采取扣轉其在國庫存款或相應減少轉移支付等措施清欠。大力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大幅提升商業債務違約成本,嚴禁發生新的欠款。清欠情況明年春節前向國務院報告。
公立醫療機構拖欠貨款問題,一直是醫械公司之痛。一方面公立醫療市場占據主要地位,醫院雖然回款不及時,但在買方市場,醫療器械企業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一些醫械企業被拖欠貨款長達好幾年,忍無可忍才最終起訴。
簡單說,就是沒錢。那么醫院的錢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醫院的收入就兩條路。
然而,實際情況是承諾的補助很多沒到位;在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真正做到按病種付費的太少太少。不但如此,一些并不專業醫保管理部門存在克扣醫院的醫保費用。
國務院辦公廳在部署2018年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時不止一處提到要“落實財政保障政策”,解決公立醫院及時回款,保障大批民營醫療器械企業權益問題看來已經成為重中之重了!
在全國各地,械企被拖欠貨款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今年7月,河南省審計廳連發8條通告,公布了河南省7家三級醫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財務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其中2家三甲醫院均存在長期拖欠械企耗材、試劑、設備貨款情況。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截至2017年6月,拖欠供應商半年以上藥品、器材、設備款等超過1.25億元;河南省胸科醫院,拖欠藥品、試劑款近1.6億元。
2016年12月22日,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黃修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立醫院認為取消藥品加成后,提高醫療服務費無法彌補他們的損失,便把矛頭指向了醫藥流通企業。2016年初至今,僅長沙市區的20所公立醫院就拖欠了藥品配送企業藥款超過100億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眾多大大小小的械商,早已飽嘗醫院回款太慢之痛。通常情況下,醫院給耗材企業的回款周期是3個月,有的甚至長達半年乃至一年。回款周期越長,械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醫療機構嚴重占壓商業配送公司的資金,不僅導致醫械商業公司承擔著沉重的財務費用,而且嚴重影響了整個耗材流通行業現金流狀況,制約了醫械行業的發展。
而對于醫院長期拖欠貨款的行為,一些醫械企業也是能忍就忍。一旦將醫院告上法院,也絕對是無奈之舉。
2016年初,對外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中顯示:截止2014年底,全國8677所政府辦公立醫院長期負債合計2333億元,其中地市以上醫院占52%、區級醫院占9%、縣級醫院占39%。
而我國近十年的衛生統計年鑒顯示,公立醫院負債規模從2005年1697億元開始逐年急劇上升,2014年債務總規模已經超過一萬億元大關,達10918億元,年均債務復合增長率達到20.5%;而同期公立醫院的總收入年均收入復合增長率卻只有16%。并且,同時期公立醫院的資產負債率也從2005年27.12%上升到2014年的40.80%。
與負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一輪醫改以來,各級政府醫療衛生投入不斷增加,2009到2014年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達4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累計1.2萬億元。同期,全國衛生總費用翻了一番。
在深化醫改的進程中,如何控制公立醫院舉債規模,規范醫院及時回款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